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普兰概况 >> 历史文化 >> 正文

普兰县森巴战争遗址探秘

发布日期:2016-02-23     资料来源:西藏日报      点击数:次    【字体:

打印分享到:

“森巴”是西藏对印度锡克族的属部之一道格拉族统治者的藏称。1841年,在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际,以道格拉人为主的森巴军队入侵我国西藏,战火一直烧到普兰,几近占领阿里全境。清中央政府疲于应付东南危局,根本无暇西顾。当时的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坚决予以抵抗,统筹调度,遣将派兵,正确运用战略战术,给侵略者以沉重的还击,几战几捷,于1842年2月肃清残敌,为边疆稳定,解除国家西顾之忧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其后40年内英军没有自印度、锡金、不丹、尼泊尔直接入侵西藏,和西藏反击森巴入侵战争的胜利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
森巴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,在西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。然而170多年过去了,那段历史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。笔者近日赴阿里地区普兰县考查,发现两处森巴战争遗址,在对其考证后,试欲叙述之。

“普兰”位于西藏阿里地区,为藏语意译,意为雪山所包围的地方。普兰县森巴战争遗址现有两处:一处位于多油村,是森巴首领倭色尔丧命处,为森巴战争的主战场之一;另一处位于曲龙村,为森巴军队入侵时所修建的碉堡。

据记载,19世纪40年代,英属东印度公司势力扩展到印度西北,扶助山区一个名叫道格拉王室的小邦取得对克什米尔的统治,并置之于自己的监护之下。于是英国的侵略矛头伸入到拉达克和喜马拉雅山的西段。1841年,道格拉人乘鸦片战争爆发之际,策应英军对我沿海的攻势,从拉达克入侵阿里,以图从中取利。

据《拉达克王统记》载,道格拉军在进军前,曾考虑将新疆的叶尔羌和西藏的阿里同时作为目标。后考虑到叶尔羌道路遥远,中间隔着荒漠,危险性大。而阿里则较近,除五百防军外,别无军备,于是选中阿里。他们利用拉达克与阿里的民间传统,扬言将入藏朝拜冈仁波齐神山,偷偷动员了3000余军队,同时还裹胁大批拉达克人和巴尔底斯坦人,分三路入侵。一直推进到玛旁雍措附近,才遇到第一次有组织的抵抗。在我藏军主力赶到之前,敌人已三路会师,深入普兰宗,烧杀抢掠,许多村落和寺庙被毁。

在驻藏大臣孟保和海朴的督促下,由前后藏派出3000余藏军,命索康、惹噶厦两噶伦和笔喜代本率领,驰援阿里。至1841年12月,藏军全军齐集,展开全面反攻。“十一月初二日(12月14日),成功伏击森巴侵略军,杀死敌人240名(包括最大头目倭色尔),夺获大炮两尊,取得重大胜利。”

关于倭色尔及其丧命之地,史书中有相关的记载,“……雅索(官职)米玛放开长矛,从腰间拔出宝剑,砍下哇杂尔的首级,拿在手中……”、“藏军丁本米玛在乱军中认出了倭色尔,他看准时机将自己的长矛直插入倭色尔的胸膛”。但对于阵亡的地点,多记载不清晰。“藏军在玛法木错的南岸与入侵者奋战三天,不但击毙道格拉的主将倭色尔,并一举全歼敌军主力。”,哇杂尔集中森巴拉达克军围攻普兰达拉喀城堡并丧生于此,“藏军在玛旁雍措南面的多玉设下埋伏,当森巴人进入包围圈后,一声令下,四面跃起”,“十一月初二日辰刻,有几汤新寨贼众与森巴贼目倭色尔会合一处,分为三队,执旗鸣鼓至多玉。……森巴贼目倭色尔身中枪伤,……于是日午刻将森巴头目倭色尔杀毙,即将该贼首级割取……”。经笔者考证,多玉即现之多油。理由如下:一、现在之多油位于玛旁雍错南部,且“多玉”与“多油”为音译误差;二、现今多油村有一玛尼石塔,名叫“曲登钦布”(藏语意为大佛塔),旁立四根风马大旗柱。据说,每年都有道格拉人后裔前来祭拜。当年倭色尔被击毙,首级被送到拉萨示众。为了使这个可怕的统帅灵魂能投生,免得将来再次进犯西藏,故而拉萨藏军建塔为其超度。

曲龙碉堡遗址位于吉让曲龙村南马甲藏布河岸。碉堡四周放着两座火药炮,八九台小型炮,碉堡高如三层楼房,每一面上下有2个瞭望孔,可以容纳二三十个卫兵。其四周还有大小相等的四个碉堡,都有6个瞭望孔,四周挖了很多大坑,坑里面灌满水,上面铺盖着草料,作成陷坑。附近的山坡上还修了马圈,随时都可以备马出征。

“……迭次攻击几汤碉寨……”、“有几汤新寨贼众与森巴贼目倭色尔会合一处”、“此时几汤新寨贼势已孤”,以上几处“几汤”之名均见于清代森巴战争奏折。吉让曲龙碉堡遗址距多油主战场遗址约6余里,由此可推之,“几汤”为现今之“吉塘”。吉让曲龙碉堡遗址是森巴军占领普兰宗以后,将普兰附近马甲藏布河边的山坡吉塘选作备战基地,而建的一座极坚固的新碉堡。(罗勇)

上一条:普兰县组织收听收看阿里地区2016年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

下一条:阿里召开普兰县噶尔东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会